標題:東台特色美食東台巴鬥村:吃“笆鬥飯”的小漁村端上“生態金飯碗
發布時間:2023-02-10
發布內容:

黃海之濱的東台,是一片奇異的地盤,、黃河沖積的泥沙正在洋流的下,正在這裏淤積成陸,以每年1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長。兩百多年前,巴鬥村所正在仍是一片淺海灘塗,潮起潮落,來此謀生的巴鬥先人以雜樹蘆葦搭棚,把貯糧笆鬥翻過來當桌子,人們就把正在笆鬥上吃飯叫做“笆鬥飯”,村子因而得名巴鬥村。

2019年,黃(渤)海候鳥歇息地(第一期)成功列入《世界遺産名錄》,做爲地處世界天然遺産焦點區的巴鬥村送來生態成長新。該村近靠便條泥不雅鳥地和黃海國度叢林公園區位便當前提,成長村落旅逛,不竭提拔改制旅逛景點,走漁旅融合成長之,投資4000多萬元開辟三水灘休閑旅逛度假村項目,還新建了旅客核心、漁民之家、初心廣場、巴鬥泉驿坐等景點,讓陳舊的漁村融入了現代化的糊口元素,具備了村落旅逛“吃、住、逛、樂、購”的前提,整個村莊由特色漁文化、紅色文化以及原始風貌的海邊風情景點,成一條3公裏長的旅逛參不雅線。

38歲的王潘華,祖輩都是正在巴鬥村靠海洋捕撈業爲生,到他輩這裏把吃飯的“手藝”斷了。21世紀初,巴鬥村響應國度號召減船轉産,指導漁民“洗腳上岸”,從靠海吃海向養海護海成長轉型。

爲了讓旅客取漁民零距離接觸,更能體驗漁家文化,巴鬥村還漁民自家閑置衡宇成長民宿。2021年,王潘華起頭測驗考試跨界成長,他把自家的衡宇進行改制,創辦了“紅帆客棧”民宿,6個房間天天客滿,節假日都要提前一個禮拜預定。

2月14日一早,東台市弶港鎮巴鬥村村民王潘華,正忙著清理本人承包的200畝水産養殖塘,爲春天投苗做預備。

“嗨的喲來,吭呀!吭呀個號來,哎啰……”正在巴鬥村漁民之家,耳邊俄然傳來高亢的聲,10多名漁民服裝的中老年人,正正在表演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弶港漁民,吸引了良多旅客前來圍不雅。

來巴鬥村的旅客越來越多,開飯店、辦民宿成爲村民致富的新項目,也讓本地良多村民選擇回籍創業。很早分開家鄉的祁蘭芳,現在回到村裏開起“巴鬥漁娘”飯館,推出富有特色的“巴鬥三鮮包”,以貝類、蝦仁、蟹肉等爲從料,包汁多餡鮮美,口胃奇特,好評如潮。

“但願通過本人的勤奮,讓更多人喜好家鄉的美食。”祁蘭芳說,現正在她每天早上正在飯館廚房裏開曲播,和一萬多網友分享家鄉的味道。

“現正在村裏年歡迎旅客達30萬人次,通過‘旅逛+’‘生態+’模式,走漁旅財産融合成長之,讓村民腰包興起來。”葉怯說,2021年,村集體堆集資金沖破1000萬元,村民人均可安排收入沖破5萬元,每戶村民每年可分得盈利5萬余元。

初春時節,記者行走正在巴鬥村村落道上鬥飯”的小漁村端上“生態金飯碗”,一幢幢制型新穎的小樓房分布正在道兩側,衡宇外牆上繪著風帆、海鳥、貝殼等圖案,邊立著漁民擡魚簍等海上勞做的小品雕塑,道標牌上還鑲嵌著魚、蝦、蟹等制型,這裏處處分發著濃濃漁村風情。

黃海濕地申遺成功,完全改變了巴鬥村以“圍墾灘塗成長經濟”的場合排場。現正在的巴鬥村,台東民宿桀立民宿減船轉産、退養還濕,加速文旅融合,成長成灘塗養殖、地盤承包、旅逛開辟等多元化業態,看浪潮、不雅海鳥、品海鮮、住漁家、享漁趣、逛漁村,已成爲巴鬥村落旅逛的特色和品牌。

“本來出海捕撈靠天吃飯,辛苦一年也就掙十幾萬,現正在海水養殖小白蝦、青蟹,一年能掙50多萬。”王潘華說,他靠著“伴侶圈”,還把本地的海鮮賣到了全國各地。

舊日靠吃“笆鬥飯”,今天端上“生態金飯碗”。現在的巴鬥村,坐擁世遺地,滿眼盡生態,小漁村已富麗回身爲“省斑斓村落”“省社會從義新農村扶植示範村”“全國村落旅逛沈點村”“省休閑參不雅農業示範村”東台特色美食東台巴鬥村:吃“笆。(完)!

巴鬥村黨總支葉怯說,巴鬥村是個小漁村,200多戶600多生齒,祖祖輩輩靠出海捕撈爲生,全村原有大小漁船110多艘,新世紀以來,減船轉産,鞭策漁民“洗腳上岸”,周邊上萬畝塗灘成長特色海水養殖,村裏有近60%的村民處置水産養殖。現正在,出海捕撈漁船僅保留20多艘。

回總覽頁